传播学(健康传播方向)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(专业代码:050300)
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“依托新闻传播学科、融合医学基础知识、凝炼健康传播特色”,立足山西,面向全国,培养适应社会需要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学和健康传播学知识以及医学基础知识,具有信息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技能,且拥有一定健康传播基本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,能够在媒体、医疗、卫生等企事业单位,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等机构从事信息、特别是健康信息的创作设计、评估、传播等工作。
本专业对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是:
1.热爱祖国,忠于人民,遵纪守法,具有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,具有高尚的人道主义和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。
2.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方针,在健康传播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,正确处理信息与舆论引导。
3.掌握健康传播的基础理论、方法和实践技能,能够在全媒体环境下有效地进行健康信息的采集、编辑、发布和管理;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,能够创新性地解决健康传播领域的实际问题,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。
4.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,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传播,促进国际间的健康信息交流与合作。
5.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,确保在健康传播过程中坚守真实、准确、公正的原则,保护受众的健康权益;具有良好的沟通、协作能力;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二、毕业要求
(一)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
1.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,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,具有遵纪守法、爱岗敬业、艰苦奋斗、团结合作的品质,有为国家富强、民族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。
2.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健康传播;加强艺术修养,提升艺术审美,将健康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情趣融入到健康传播;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律与政策,坚守职业伦理道德。
3.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;具备健康的体格和心理,具备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;培养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识,开拓创新的精神。
(二)科学和学术领域
1.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,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。
2.了解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,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,熟知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,能够运用媒体传播技术传播新闻,并懂得媒介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。
3.了解医学发展史,宏观建构对医学的认知;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,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,初步建构医学思维。
4.掌握健康传播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,具有一定的健康传播专业实践能力。
5.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;具有信息管理能力,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、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;具备一定的文字写作与口语表达水平。
(三)专业能力领域
1.具备新闻策划、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摄像等专业基本技能,同时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新闻传播的基本能力。
2.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,能够对当前的新闻传播和健康传播信息、数据等进行一定的调查、分析和研究;具备健康传播信息创作和设计的基本技能,能够策划组织相应的健康传播实践活动。
3.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,具有独立获取知识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学制与学位
学制:学制4年,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。
授予学位:文学学士。
四、主干课程
(一)新闻传播学科课程:传播学概论、新闻采访与写作、新闻评论、新闻编辑、传播学研究方法等。
(二)医学学科课程:基础医学概论、临床医学概论、预防医学、流行病学、中医学概论等。
(三)健康传播专业核心课程:健康传播学概论、新媒体与健康传播、人际与医患健康传播、组织与群体健康传播、健康传播综合实践课等。
五、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关系矩阵
1.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
毕业要求 | 培养目标 |
1 | 2 | 3 | 4 | 5 |
职业精神与 素养领域 | 1 | H | H | | | |
2 | H | H | | | M |
3 | M | | | | |
科学和 学术领域 | 1 | | | M | | |
2 | | | H | | |
3 | | | H | | |
4 | | | H | | L |
5 | | | | H | |
专业能力领域 | 1 | | | H | | |
2 | | | H | | L |
3 | | | | | H |
注:根据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分别用“H(高)、M(中)、L(弱)”表示毕业要求对该培养目标贡献度的大小。
2.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
课程 类别 | 课程名称 | 毕业要求 |
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 | 科学和学术领域 | 专业能力领域 |
1 | 2 | 3 | 1 | 2 | 3 | 4 | 5 | 1 | 2 | 3 |
通识教育课程 | 开学第一课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 |
思想道德与法治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体育 |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
形势与政策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
安全教育 |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
实验室安全培训 |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 |
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军事理论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 |
劳动教育理论课 |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
劳动教育实践课 |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
人工智能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
美育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 |
思政类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公共基础课程 | 大学英语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
大学计算机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
学科基础课程 | 医学史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中外新闻传播史 | | | | | 0.2 | | | | | | |
新闻学概论 | | | | | 0.2 | | | | | | |
摄影基础 | | | | | | | | | 0.1 | | |
图形图像编辑 | | | | | | | | | 0.1 | | |
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| | | | 0.2 | | | | | | | |
基础医学概论(解剖)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基础医学概论(组胚)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传播学概论 | | | | | 0.2 | | | | | | |
摄像基础 | | | | | | | | | 0.1 | | |
非线性编辑 | | | | | | | | | 0.1 | | |
新闻采访与写作 | | | | | | | | | | 0.2 | |
经典研读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基础医学概论(生理)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基础医学概论(病生)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基础医学概论(病理)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音频节目制作 | | | | | | | | | 0.1 | | |
新闻编辑 |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
临床医学概论 | | | | | | 0.2 | | | | | |
视频节目制作 | | | | | | | | | 0.1 | | |
新闻评论 |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
医学伦理学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专业英语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
卫生法学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中医学概论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传播心理学 | | | | | 0.2 | | | | | | |
媒介经营管理 | | | | | 0.2 | | | | | | |
专业教育课程 | 健康传播学概论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 |
健康与医学报道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 |
新媒体与健康传播 |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
人际与医患健康传播 |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
健康传播综合实践课 | | | | | | | | | | 0.3 | |
组织与群体健康传播 |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
广告学与健康传播 |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
预防医学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实用统计学 | | | | | | | | 0.2 | | | |
医学社会学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传播学研究方法 | | | | | | | | | | 0.3 | |
健康教育学 |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
流行病学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健康传播舆情与风险 |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
健康传播案例分析 | | | | | | | | | | 0.2 | |
专业前沿导读 | | | | | | | | | | | 0.1 |
社会医学 | | | | | | 0.1 | | | | | |
卫生事业管理学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医院经营与管理 | | | | 0.1 | | | | | | | |
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| 军事训练(含急救技能实训) | 0.1 | | | | | | | | | | |
公益劳动 | | | 0.2 | | | | | | | | |
社会实践 | | | | | | | | | | | 0.3 |
毕业实习 | | | | | | | | | | | 0.3 |
毕业论文(设计) | | | | | | | | | | | 0.3 |
目标值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
注:请在课程与毕业要求交叉格中填写课程对实现毕业要求的贡献度(每一个分解指标可以选取最重要的10门以内课程或教学环节去测量评价,在权重设置时,选取的课程权重相加等于1)。
六、学分要求
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9学分。通识教育课程20门,共37学分;公共基础课程2门,共14学分;学科基础课程27门,共54.5学分;专业教育课程19门,共39学分;拓展选修课程最低16学分,其中通识教育任选课最低4学分,专业选修课最低6学分,第二课堂最低6学分;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18.5学分,包括毕业实习8学分、毕业论文(设计)8学分、公益劳动0.5学分、军事训练(含急救技能实训)1学分、社会实践1学分。
七、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
(一)课程实践
1.通识教育课程实践:共8门,240学时,包括体育、形势与政策、思想道德与法治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马克思主义原理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、劳动教育实践。
2.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实践:共1门,22学时,包括大学计算机。
3.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实验:共7门,138学时,包括摄影基础、图形图像编辑、非线性编辑、基础医学概论(生理)、音频节目制作。
4.专业教育课程实践:共5门,152学时,包括健康与医学报道、健康传播综合实践课、实用统计学、流行病学、健康传播案例分析。
5 .拓展选修课实践:共8门,64学时,包括PS进阶课程、AE编辑、定格动画、新闻摄影、电影剪辑艺术、数据与可视化新闻、口语传播、新闻伦理与法规。
(二)专业实践
1. 军事训练:军事训练2周,1学分,开设急救技能实训课,初步接触急救技能。
2. 毕业实习:集中实习为16周(8 学分)。
3. 毕业论文(设计):第四学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,具体工作开展和成绩评定依据专业毕业论文(设计)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则进行,计8学分。
(三)社会实践
1. 公益劳动:1周,0.5学分,学生自主参加校内外社会劳动。在1、2年级学生中开展,包括日常生活劳动、专业实践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。
2. 社会实践:2周,1学分,学生假期到社区、儿童福利院、敬老院等开展社会服务以及参加暑期“三下乡”等活动。
3. 第二课堂:6学分,包括:科研实践、各种竞赛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、科研论文、创新创业培训、创业实践等。
八、学业评价
(一)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,全面考评学生的知识、技能、行为、态度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、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等。过程性评价占比为30%-50%。过程性评价要做到既结合课程内容,又有依据、有记录、有成效,不可将考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。
(二)终结性评价分考试和考查两种,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,均须进行考试或考查。考试课程成绩计算采取百分制记分;考查课程按五级制(优、良、中、及格、不及格)评分。
(三)成绩考核分为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(设计)考核。课程考核包括在校学习期间所要求的所有必修课、选修课的考试与考查。考试课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。毕业论文(设计)考核依据本专业毕业论文(设计)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。
九、毕业合格标准与学位授予
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要求,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,成绩合格,至少修满规定的179学分,准予毕业。
学位授予:学生达到准予毕业标准,平均绩点≥1.8,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和《太阳成tyc4633学士学位评定工作实施细则》中相关规定的情况下,方可申请学位,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。
十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
(一)课程设置
1.通识教育课:包括必修课和必选课两类。在体育课中连续两年体质测试不合格学生,于三年级或四年级应选修特色体育项目选修课,该课程不计入总学分,具体由公共体育教学部会同太阳集团tyc4633共同执行。劳动教育实践课由太阳集团tyc4633在大学一、二年级学生中通过集中安排劳动周完成。
2.学科基础课:包括医学课程和新闻传播类课程两大类。医学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,为健康传播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。新闻传播类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。
3.专业教育课: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。专业核心课是基于医学与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基础上,对学生进行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培养的专业特色教育课程。
4.拓展选修课: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任选课、专业选修课和第二课堂。通识教育任选课通过网络公共选修课和校内现场选修课方式开展,学生需在全学程中完成至少4学分的学习,其中必须选修《素描与色彩搭配》;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中完成至少6学分,开设学期为3-6学期;第二课堂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至少6学分。
5.集中性实践环节:主要通过实践教学,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、创新思维训练,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(二)教学进程表